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没有教材?新西兰小学如何教学?

刚刚更新 编辑: 新西兰 浏览次数:949 移动端

  曾先后培养出4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新西兰,其教育体制承袭了英国教育的传统,并进行了富于创意的改革,被视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且看网友分享女儿在新西兰读小学的一些感悟吧!

  原文如下:

  女儿来新西兰两个月了,在奥克兰一所知名的小学读书。从啥也不懂,开始向懵懵懂懂发展。这一个月来,我最大的问题和感悟来自于——没有教材的新西兰小学如何教学?

  没有教材——在观察中学习

  新西兰小学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我参加了一次“集市日”的外出参观,与其他三名家长一起作为志愿者,帮助老师看管小朋友。全班小朋友被分成五个小组,家长是组长,负责记录观察的收获。

  参观不是漫无目的的春游,而是由一个大纲统领。我拿到的题板,俨然是一个采访提纲:采访一个在集市上卖东西的人,问他卖什么、多久来一次、已经在这个市场交易多长时间了,卖的东西来自哪里……而另一张纸则完全用来观察所获:你在集市上看到了什么东西、什么人、人们在做什么……这些对于都只有五岁的小朋友来说,已经可以称为完成一个“项目”了。我请小朋友自己进行采访,孩子们非常珍惜这个问题与摊主的交流机会,而摊主对于这些“小大人们”提的问题都非常的耐心回答。

  参观结束后,老师搜集了家长拍的照片,然后让小朋友将自己看到的东西、景象用画笔画出来,用单词写出来,用句子描述出来。整个过程涉及到了——语文课(英语课)、美术课、观察与记录、沟通与交流,很难想象如果把这些环节割裂开来,变成了无生趣的课本,孩子又会学到多少呢?

  没有教材——根据自己的节奏学习

  在新西兰,五岁的小朋友是小学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相当于中国的幼儿园中班或大班小朋友。我开始以为这里的数学会非常简答,但让我吃惊的是,女儿竟然告诉我老师让她做100以内带进位的加法,比如27+54之类的,而第二周,要做1000以内加法的构成,比如875=800+70+5,难道这里的小学数学要求这么高么?

  原来老师完全根据每个孩子的进度教学。女儿第一天上课的时候,做对了老师给她出的几道算术题,老师第二天就给她换了小组,立刻提高了难度。女儿说坐她隔壁的小女孩儿更厉害,100以内带进位的加法不用列竖式,看一眼就能写答案。我的疑问是:这么多不同进度的小组,老师的任务量岂不是很大?女儿告诉我了答案:老师给每个小组留一个任务——自己给自己出题目,比如难的小组就出加起来等于78的题(等于是在练习减法哦!),简单的小组给自己出加起来等于18的题。做错的题,老师会画一个小小的红点,而作对的会给一个大大的对勾,对于不同进度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鼓励进步的过程。

  英语也一样。新西兰将所有图书分为几个难度档次。女儿从第一阶段的阅读学起,每本书只有几页,大多是图画,下面只有一个单词或一个简单的句子,围绕一个有趣的主题展开。每天带回家一本不同的书,但都是一个难度档次的,由家长陪着读一遍。女儿说,她的同学很多带回家的都是完全没有图画的书,很多页,密密麻麻。五岁的小朋友能达到这样的阅读水平,可见老师根据每个人的进度,让每个人得到充分的发展。

  没有教材——从身边学习

  老公也参加了一次家长志愿者活动,这次是辅导孩子们认识图形。英语中的图形很多都来自于拉丁语,比若说12边形、12面体都有固定的单词表达。这么多生词,孩子们怎么能记得住呢?老师印了一张各种图形和单词的单页让大家看,然后大家在学校里随便什么地方,找到和图形上一致或者类似的,画下来、涂上颜色、写出图形的单词。又一次,美术课、英语课结合起来了。女儿说她知道为什么英语中电热水器和圆柱体是一个单词了:)

  感悟:与中国教育对比

  其实从教育的进程来说,经历一个没有教材—>统一教材—>再到没有教材的过程,是比较国际主流的,也是符合人类认知过程的。即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来自于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规范,最后到自我分析与创新。世界知名高等学府里,很多课程都是没有教材的。越是对课程主题理解深入的老师,越不会指定教材,而是根据课程进展的安排,每个问题推荐几本书,每种观点介绍几个人,从而起到让学生了解概况、启发学生在现存的学术发展和学术争议中,获得自己的感悟。分析和创新必须来自于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相结合。我们在原来的教育中,恰恰缺少的是如何获得感性认识的训练,缺乏激起孩子感性认识兴趣的引导。也许新西兰小学没有教材的做法,可以多多少少给我们一些启发和借鉴。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