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请忘记《归去来》的“主角光环”,我们留学生真的只是小角色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3560 移动端

原创: 叽er


前两天和妈妈视频的时候,被她安利了一部号称是“关注新时代留学生群体的成长蜕变”的偶像剧,《归去来》。 在我妈的强力推荐下,我还是刷了两集,然后再也提不起打开这部剧的兴趣了。先不说这部剧的内容,就说其中关于留学生的设定就让人着实着急。 感觉编剧应该是《北京人在纽约》那个时代的人,留学生的设定都停留在90年代。非富二代、官二代就不能出国留学??? 再说内容,编剧不知道收了多少钱来黑留学生,黑的这么卖力!一群博士每天谈谈情说说爱,不用学习工作的吗? 虽然我本人对这样剧情神走向,主角神光环并不感兴趣,但是因为这部电视剧引起关于留学生的讨论,让我想起了在我出国之前,我对身边留学生朋友的一些好玩的看法。

我是大学毕业之后才选择出国留学的,但是我有几个非常好的朋友高中毕业就出去“历练”了。 其中,Y去了美国。记得那时每年暑假,我们都会见上一面,叙叙旧。每一年,她都会有一些地方变得不一样。 第一年,从美国回来的Y精神焕发,主要因为是期末时的作业得到了个满意的分数,被我嘲笑了很久,才一年,就已经像个书呆子了。 Y是个做起事情来很认真的姑娘,对于作业很有自己的执着。当时她是以托福105、SAT2000+的成绩申请到了不错的学校的。在我看来,跟上大一的基本课程、完成作业不成问题。 平时上课之前,她的确也会做好预习,提前把老师给的书单尽可能多看一些,所以课上内容理解起来没那么吃力,考试也可以顺利通过。

但是,她交的第一份essay就被老师给了B-,原因是内容表述不够通畅,观点的表达不到位、也不够全面。 看到这个分数Y低落了好一阵,跟我语音的时候还说,虽然她知道在写作上她的水平的确一般,但是没想到这么低的分数,毕竟她在国内的时候自认为英语水平还是不错的,但是差就差在了思维模式。 从那以后她就跟essay干上了。每写完一份essay,收到老师的评分,就会去找老师讨论哪一部分应该怎么优化。 大一那一年,别人都一有空闲就去周边旅游,Y却老跟我讨论中国和西方议论文写作的差别,把我这个学酥烦得够呛。

但是说实话,Y当年高中的时候性格比较内向,很少会主动去找老师提问。所以她能做到这一步,真的让我刮目相看了。夸她两句,她才不好意思地说,“毕竟学费摆在那里,不主动一点,总觉得会有些不值”。 第二年暑假因为我和Y的行程对不上就没见面。再下一年Y放春假回来,再见到她的时候,她整个人是非常自信的,很少会再提起自己学习的事情。我们的话题也从日常生活范围扩展到了社会问题。 印象很深的是,她在表达自己观点时候明显比我有条理很多。在我还需要边说边组织自己的思维和语言的时候,她已经在抓住我说的关键词,尝试帮我总结我的观点了,话末还会很有节制地问我,是不是这样。 和其他喜欢夸夸其谈但最后又没有说出什么所以然的人不一样,Y的谈吐令人舒适,和她交谈的过程中我的状态是积极兴奋而不是被动参与的,一场谈话下来非常充实。

如果说有什么是我要吐槽的话,就是Y有着留学生似乎都会有的通病,一句话总会带有很多英文单词,中英混杂。 但是跟很多纯装B的人相比,我觉得Y更多的是思维没有那么快的转化过来,有些单词她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对应中文含义。因为有时她说完一些单词,我都需要她拼一遍给我,再看中文意思也就明白了她为什么不用中文了。 我听过刚留学半年回国的人跟朋友说“我们今天去哪一家restaurant ?想要试试别家的special menu。。” 虽然能理解这种装B方式,怎么说话是他的自由,但是明明在国内,说中文不是更适合情景?中英夹杂着的表达,太可笑了。

受到来自留学朋友们的影响,出国之前,我就提前给自己立了很多flag。学习是第一位,但是不能学成书呆子;回国以后不能做那些我自己不赞同别人做的事等等。 然而当我在墨尔本待了半年回来,我发现之前给自己立起的flag唰唰都倒了。 先不说为了把presentation做好,我通宵了不少次。光是要把老师给的书单多看点,我都费了不少力气。身边有些同学后来就很少读了,但是书单就是这样,不读心慌,担心会漏掉一些重点,一旦开始读起来却又没有结束。 再说写作,一直都是我的短板,所以我比Y惨多了。文章里用的词汇大部分是初级水平不说,因为搜集了大量资料,却不知道怎么作取舍,最后反而没有亮点,论证力度也不够。

更哭笑不得的是,我自己回国以后也开始时不时跟朋友说些中文难以精准表述的英文单词。那时候我才更明白之前Y为什么非要用中英掺杂的表达方式,因为在当时的语境和情境里,那个单词最适合不过了。 就像我们要用中文跟老外解释什么叫“杠精”一样,换成英文就是表达不出我们对“杠精”精准的定位,总是差一点点感觉。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我想表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对一个人、一件事的看法之所以有偏见,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置身于那个环境当中,体验着他们所经历的事情。说得深一些,即所谓“偏见源于无知”。 所以留学的这一年里,我所感受到和学习到的一切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看待人事物的态度。 我还有太多东西没有学到,还有太多景色没有浏览,而在我真正亲身体验,从中获得实感之前,我不会轻易盖棺定论。 那什么时候能有个结论? 我也无从得知,只能尽可能看得再远一些,学得再多一些。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