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为何百年来只有1位美国总统将孩子送进公立学校?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4314 移动端

总统家的孩子上什么学校?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这可能一直是美国民众关切的问题。

        不过,无论是肯尼迪、克林顿,还是奥巴马、希拉里、特朗普,在给孩子择校这方面都出奇地一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又贵又好的私立。

        如果向前回溯一个世纪,你会惊奇地发现:多年来,仅有一位总统将孩子送进了公立学校(将小女儿艾米送进公立学校的吉米·卡特总统)。

1977年,在世人的瞩目下,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小女儿艾米,背着书包走进了华盛顿特区一所以黑人学生为主的公立学校。这里以糟糕的学业表现和居高不下的辍学率而闻名,可这并不会阻挡总统“以身作则”的决心。

在卡特总统的提名演讲中,他抨击了名流富豪纷纷将孩子送往私立学校的风潮,认为这会加剧人们对普通公立学校的歧视和偏见。总统的忧虑显而易见,毕竟大多数普通人除了把孩子送进就近的公立,其实并无太多选择。

好的私立学校,普通老百姓是付不起学费的;想进教学质量优质的公立学校,你又得住在对应的学区,而“学区房”的价格又让人却步。

然而,无论卡特如何为公立教育奔走呼号,他依旧改变不了无奈的现实——他的前辈和继任者们,都在振振有词地强调公立教育价值的同时,私底下心照不宣地把子女送入私立学校。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8年前,一部名为《等待超人》的纪录片上映,在美国教育界掀起了轩然大波。它揭露了弊端丛生的公立教育系统,片中展现的公立学校景象让人震惊——早早放学的学校,课上打牌嬉戏的学生,喝茶看报纸的老师……

其中某些中学堪称“辍学工厂”,学不下去的学生不再好好上课学习,而是混迹街头,成为未来最有可能抢劫、强奸甚至杀人的那一群人。

        随着时间推移,曾培养出10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美国总统的公立教育系统,早已丧失曾经的辉煌,变成“劣质教育”的代名词。


在纪录片海报中,一个满面阳光的小女孩坐在一片废墟之中,兴奋地想要举手发言。只是她不知道,当她走入家门口公立学校的那一刻,她中途辍学的概率是未来考上大学的十几倍。

        片中的小姑娘黛西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她家境贫寒,母亲是清洁工,父亲失业,可她依旧怀抱“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当护士当医生”的梦想,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学校上。

然而,她家所对应的公立中学辍学率高达57%,学生的数学与阅读能力只有正常水平的13%,100个学生中,只有3个能考上大学。小小年纪的黛西是无法理解这一切的,她只知道好好上课,好好学习,好好写作业,也许命运就会改变。每当谈起考上大学后的生活,这个小姑娘的眼眸里总是闪烁着不一样的光彩。

在另一个州就读公立小学二年级的安东尼,在被问到“四块饼干,吃掉两块,吃掉的饼干份额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时,纠结着比划了半天,终于得出了“50%”的正确答案。

        安东尼从没见过自己的生母,父亲也因吸毒而不幸逝世,从小到大,他和奶奶相依为命。安东尼的奶奶没上过大学,爸爸没上过大学,他们基本都是在中学的某一阶段就辍学了,对于他们来说,是否上大学并不重要。而安东尼对于“大学”的概念,亦没有清晰的认知。况且,他的不少同学朋友,已开始加入街头的某某帮派,以跟着叛逆的青少年厮混为荣。他家对应的公立学校,充斥着吸毒、斗殴的同学和不负责任的老师,被当地人称作“污水池”。

纪录片中展现了这样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随着公立学校就读的孩子升入高年级,他们的阅读水平和数学能力都在直线下滑,而所在地区的青少年犯罪率,却居高不下甚至不断飙升。

如果不是美国孩子一直在变笨、变坏,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明,是教育体制出现了某种问题?摄制组放在一个公立学校孩子书包里的摄像头,似乎从某个侧面解答了问题。

        摄像头清晰地拍到,老师根本没在好好上课、传授知识,而是悠闲地看着报纸,而学生们则嘻嘻哈哈,把学校教室当成了游乐场。当校长怒气冲冲地拿着录影带想去找涉事教师算账时,该名教师却面不改色,还反手做了一个划脖子的动作:“你奈何不了我的。”让人感到讽刺的是,当表现差劲的教师被暂时停职后,学校又不得不按照规定重新聘用他,并给这位老师补上了停职期间的欠薪。

老师们的底气和狂妄,究竟来自于哪里?

在美国,有个制度叫做“终身雇佣制”,公立学校的教师只要经过两年的考核期,在此之后,无论教得好或差、是否对学生负责甚至是否对学生有伤害的举动,都很难被学校辞退,就犹如我们熟知的“铁饭碗”工作一样,非常稳定。

在动画《辛普森一家》中,曾有场景讽刺过这一制度 (动图截取自《等待超人》纪录片)

对于那些差得忍无可忍的老师,学校A会将其塞给学校B,学校B又会将其塞给学校C,绕来绕去,最终还是在公立教育系统里打转。        纽约州的情况有些例外,那些差劲的老师会被集中在一个管理中心里,不用上课,每天喝茶、看报纸、打盹,一样能领到足额的薪水。

        这就是僵化的制度带来的可怕后遗症

此外,教师们还有实力雄厚、常年赞助政党竞选的教师工会和教师联合会给他们撑腰。无论是教师工会还是教师联合会,都坚持每位老师都应该被平等对待,拿一样的薪水,享受一样的福利,并保证他们不会受到学校的“苛待”。当学校试图炒掉不称职的老师,竟然要经历二十多个步骤,花掉好几个月乃至一年的时间。

可想而知,要解决这个问题,会有多难。

每位承诺进行公立教育改革的教育部长,几乎到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连军功显赫的尤里乌斯·贝克顿将军在就任教育部长时,都不得不向根深蒂固的制度弊病低头。他在辞职时还留下了一句名言:“改革公立教育比打仗还难。”

成年人世界的种种纠葛和问题,最终却害苦了出身普通、指望着靠教育翻身的孩子。如果我们忽视掉教师对教育成果的影响,很可能会给孩子们冠上“年龄越大就越笨、越坏”的罪名。当然,并不是所有家长都对公立学校内部存在的问题茫然无知。小男孩弗朗西斯科的妈妈发现儿子的阅读能力较为滞后,很想和学校老师聊一聊这个问题,却发现老师完全“失联”了。

在反复联系“失联”的老师却失败后,她狠了狠心,拿出钱给孩子报了私人辅导班,辅导班的老师告诉这位焦虑的妈妈,弗朗西斯科的阅读水平比同龄人落后了一至两岁,并意味深长地说:“仅仅依靠公立学校,肯定是不够的。”

而小女孩比安卡的母亲则干脆身兼数职,拼命打工挣钱,供孩子去好一点的私立教会学校学习。可惜的是,好景不长,由于比安卡的母亲没能凑满最后一个学期的学费,这个孩子被学校“退回”了,连毕业典礼都不被允许来参加。无论是胸怀大志的黛西、浑浑噩噩的安东尼,还是靠辅导班“续命”的弗朗西斯科、无法再上得起私立学校的比安卡,这些孩子的面前都摆着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否只能拿他们的未来与梦想作为赌注,试一试公立学校这条老路?

在这个以优质高等教育而闻名的国度,却有太多太多没能出生在大富大贵之家的孩子,日益沦为教育体制沉疴的牺牲品,看不清前路。

事实上,这些陷入“公立学校困境”的孩子,还是有一条路可以选择。因为这条路的尽头,坐落着相对独立于公立体系外的“特许委办学校”。  

       什么是“特许委办学校”?顾名思义,就是政府将原本的公立学校拿出来进行民营。公立的面子、私立的里子,它们的表现往往卓尔不群。优秀的“特许委办学校”,大学升学率可以高达90%,而它教出来的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业表现,有时甚至超过私立学校,“一骑绝尘”。公立学校的低成本、零花费,却可以享受私立学校的质量,试问有谁会不动心?

然而,各州教学质量优良的“特许委办学校”寥寥无几,每年开放的名额也十分有限。即便如此,它依然成为穷人家的孩子翻身的关键。

大批家长带着孩子挤破了头也要进入“特许委办学校”,校方毫无办法,唯有采取“抓阄”的机制,用乐透球来决定孩子们的“生死”。于是,在飞速转动的轮盘中,所有孩子的命运在顷刻之间被决定。原本我们以为,进入好学校你得有钱或有成绩,如今,你还得有运气。在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摇号现场,狂喜与失落的情绪交织。摇中号的孩子抱着父母,开心地大叫;而没摇中的则垂头丧气,甚至痛哭失声。

黛西、安东尼、弗朗西斯科和比安卡,都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了当地“特许委办学校”的摇号现场,可惜的是,当时只有安东尼摇到了候补名单上的一个名额,并最终因学校的扩招而成功入学,其他几个孩子均遗憾地落选了。没摇上号的孩子该怎么办?谁也不知道,纪录片中也没有交代他们后来的去向。只是从他们的家庭情况来看,除了去往家附近的、“臭名昭著”的公立学校,似乎已没有别的选择。

在纪录片的最开头,哈佛毕业的美国教育学家杰弗里说,小时候他一直相信会有超人来拯救所有人,只是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来。当妈妈告诉他超人不存在的时候,他哭得很伤心,因为他意识到根本不可能有人来拯救你。你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唯有自己承担,有时你改变不了什么,只有默默接受无情的命运。

在这部纪录片里的孩子们也许还不会意识到,超人并不存在,怎么等也不会来。“等待超人”,本就是童话故事里的美好梦境。        如今,距离《等待超人》这部纪录片上映已经过去了八年时间,在这八年时光里,片中所展现的很多症结,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私立学校就读的中国学生,却常常对他抱怨“作业多、压力大、要求高”,这也让他感到困惑:难道自己上了假的美国学校?难道说美国教育“高大上”都是骗人的?        展现中国教师教学成果秒杀英国教师的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也让观众对“糟糕”的英国教育印象深刻。同龄同阶段的英国孩子,一批给中国老师教,一批给英国老师教,最后的表现却是天差地别。        然而,这部纪录片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他们选取的对象是英国的公立学校,和美国的情况十分类似,倘若拿英国的精英私校与中式教育作比较,输赢如何,恐怕仍未可知。

当然,纪录片仍旧是纪录片,它反映出的现实不一定就真实而全面。虽然《等待超人》在上映后引发了民众对公立教育山崩海啸般的批评,也引来了忧心教育问题的知名富豪——比尔·盖茨的背书和宣传,但它所揭露和抨击的一切,并不能让我们就此把公立学校和其中的每位老师都“一棒子打死”,要相信优秀者自然优秀,而只要有变革、有创新,未来依然可期。

无论是中国教育难题,还是美国教育弊病,都应把每次揭露问题和风险的机会当成一种警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用清醒而富有紧迫感的态度面对这一切,自然比呆呆留在原地、盲目地“等待超人”来拯救,要聪明许多。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